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委、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部门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重点时段监管
围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端午、中高考及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和重点时段,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2021年“五•一”、端午、中高考及夏季高温季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2021年中秋、国庆及市党代会瓷博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节假日及全国两会和中高考期间全市农产品安全,维护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维护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加强农产品监测抽检
一是全面布置年度监测工作任务,印发《景德镇市202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目标任务,要求各县区按“1.5批次/千人”的定量检测目标安排落实检测任务,数量如不足500批次的按500批次落实。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3个农产品质检机构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1352批次(种植业产品588批次、畜禽产品522批次、水产品242批次)、全市各乡镇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3611批次(其中蔬菜产品2541批次、猪牛羊尿1070批次),总合格率98.97%。二是认真协助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在我市开展的监测抽检工作,顺利的完成了监测抽样工作。今年1-12月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检在全市共抽检各类农产品469批次(国家级42批次、省级427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4个,合格率99.15%。三是组织开展了两次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共抽查蔬菜产品35批次(乐平12、浮梁10、昌江8、珠山5)、水产品25批次(昌江5批次、浮梁10批次、乐平10批次)、禽蛋40批次(昌江8批次、浮梁16批次、乐平16批次),检验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三)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1、组织开展违禁使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河北省青县肉羊养殖户违禁使用“瘦肉精”问题,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印发《关于开展违禁使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组织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开展了全面排查检查和监测筛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3月30日-31日市农业农村局农安、养殖、执法、畜牧、质检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和监测抽检行动,共检查牛羊养殖主体及生猪定点屠宰单位9家并开展了猪(牛、羊)尿样品现场快检检测筛查,同时抽取猪(牛)肉、猪(牛、羊)尿等22批次样品开展了定量检测,合格率100%。
2、组织开展设施蔬菜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设施蔬菜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明确了时间进度及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全面排查,摸清主体底数,建好台账档案。设计制作了《景德镇市XX县(市、区)设施蔬菜生产主体名录表》要求各县(市、区)于6月30日前摸清底数情况并上报名录档案。全市共建立上报设施蔬菜生产主体名录33家。 二是开展巡查检查,加强用药指导,强化执法监管。专项治理排查期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出动执法监管及技术人员70多人次,巡查检查生产经营主体40多家次,发放宣传单等资料100余份,发现并现场指导纠正有关问题10余个,主要为未记录生产档案、生产档案记录不完善、休药期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等问题。三是开展专项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强化执法打击。专项治理排查期间,全市各质检机构和各乡镇农产品监管机构共开展设施蔬菜产品专项监测定量检测90余批次、快速检测340余批次。
3、部署开展禽蛋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禽蛋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景德镇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整治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推进之中。
2021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问题8起,有效的震慑了不法行为。
(四)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监管工作机制,印发了《景德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村相关工作机构及人员职责,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市级指导员,县级管理员,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企业主体内检员,完善以乡镇为重点网格单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责任化、规范化、精准化,提高监管效能。
(五)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一是广泛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有效减少农药用量。集成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开展病虫防效试验,在水稻、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上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推广性诱、色诱(黄板)、光诱(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引领带动扩大绿色防控推广面积。二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服务,有效减少施药次数。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指导,促进其实现“装备水平、服务质量、防治效果、防治效率和防治效益”五提高,大力支持专业防治组织开展水稻、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全程承包统防统治服务,大面积集中统一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防止了一家一户防治带来的病虫害此消彼长,提高了防治效益,减少了施药次数。三是培训指导安全科学用药,有效提高用药水平。每年举办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农药减量技术培训、农药污染防治培训、农民田间实训、农药废弃物回收宣传等各类培训,积极推荐防治水稻、蔬菜、茶叶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引导农业生产者安全科学使用农药,进一步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六)全力开展产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上级部署,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12396亩,其中综合措施97913亩,休耕14亩,种植结构调整13871亩,其他598亩(已转为建设用地),已完成总任务的100%。全市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面积共2515亩,均设置了标示牌,落实了排查责任人,开展定期巡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存在问题困难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有县(市、区)都没有设立专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部都是与其他职能工作合署办公,少则2—3项职能,多的甚至4—5项职能缠身,无法集中精力抓监管;
二是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还不够,重产业发展、轻安全监管的意识比较根深蒂固,“管行业必须管安全”道路任重而道远;
三是乡镇基层监管力量非常非常非常薄弱。
四是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扶持奖补政策还不完善。目前全市市级和县(市、区)级均没有农产品认证奖补政策、没有专项奖补经费。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继续压实属地责任,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属地责任。
二要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落地,充分发挥乡镇村监管队伍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者的一线监管功能。
三要推进行业责任落实落地,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原则,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创建,加强宣传、引导、指导和监督,推动农产品生产单位向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
四要积极推动市、县(区)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农产品认证奖励扶持力度,以农产品认证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五要继续加大农产品监测抽检力度,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六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震慑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