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1901126/2021-07581

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安排

来源: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1-29 17:07 访问量: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市委市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工作安排为抓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洪涝灾害等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和新变化,较好地完成了2020年“三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2020年工作情况

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始终将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供应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我市“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有效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疫情期间我市猪肉、蔬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得到了有力保障,其中蔬菜在保障我市供应的同时,还为周边县市保供做出了有力贡献。市军粮供应站荣获“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层层压实全年粮食生产责任,在早稻生产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克服了疫情、汛情的双重影响,早稻播面达到32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粮食播面达到143万亩,粮食产量62.74万吨,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力推进生猪复产增养行动,全市生猪产能恢复迅速,目前我市生猪存栏33.8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62万头,生猪出栏44.45万头,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五大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富民乡村产业不断壮大。继续整合资金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五大工程,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8万亩,全年蔬菜播面达到60万亩,产量150万吨,产值20亿元,乐平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全省三大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之一。茶园面积发展到27万亩,全年茶叶总产13000吨,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有力带动了茶农增收。浮梁茶公用品牌评估价值再创新高,达到26.54亿元全国排名27位,省内排名第2当前正积极将浮梁古茶园申报为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乐平谷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三产融合不断走向深入,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2021年元月主要项目将全面完工;荻湾乡村振兴、乐平潘溪河田园综合体、乐平洪岩镇全域旅游等项目也正顺利推进。今年来,进坑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瑶里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现代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景德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达到11家,年内新增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0家。扶贫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扶贫,全市贫困户总中获得产业发展扶持的贫困户达到1.1137万户,贫困户预计户年均产业增收2781.74元。

3.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圆满收官,不断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昌江区江联村人居环境视频入选全国优秀作品,浮梁县获评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乐平市、昌江区入选全省第二批美丽宜居试点县。乐平市位列全省城乡环境整治第3位、省“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考评第8位。围绕“一带三线五边”的总体规划布局,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思路,今年继续部署了1038个新农村建设点,着力建设了景瑶线、乐弋线、史子园村、小坑村、曹家里村等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带和体现农村特点、承载田园乡愁、凸显现代文明的美丽宜居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全面落实每个行政村每年不少于5万元管护经费要求,农民参与、长期有效的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

4.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聚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了产权制度改革各项试点任务的落实落地。全市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30.55亿元,共清理核实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671.61万亩,乡、村、组三级共397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位全面完成了成员身份确认工作,51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均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乐平市荣获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先进集体。实施“三权分享,三股分红,三手合力”改革, 加快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零的“空壳村”已全面清零,今年底全市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可达到5万元以上;大力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73家、家庭农场1606个。稳步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局围绕农业综合执法职能,集中农业执法精干队伍,联合公安等其他综合执法部门,在执法巡查与办案力度上下功夫,有效打击和震慑了农业违法行为,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今年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立案查处农业违法案件21起,其中农药案件1起,肥料案件2种子案件2起,渔政案件9起,生猪屠宰案件4起,动检案件1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起,罚没金额总计27.32万元。移送公安6起,其中非法捕捞案件4起,生猪屠宰案件2起。

5.农业发展短板加快补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时保质完成了2019年10.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17年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3万亩),浮梁县2019年度高标建设获省政府表彰,2020年全市11.106万亩高标建设任务已全面进场施工,夯实了粮食丰产丰收基础。我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再创佳绩,今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补贴资金共3371.593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97万元,使用比例为101%,同比去年使用资金增加1467万元,创历史新高。

6.农业农村投资较快增长,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坚持项目为王,创新招商新模式,多形式推介景德镇市农业投资环境,通过重大项目的引入、实施带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全年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投资20亿元的铭宸智慧农业项目进展顺利,填补了我市智能设施大棚的空白。全年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实际进资达到43.16亿元。

7.粮食工作保持稳中向好,行业系统平安稳定。2020年全市粮食贸易积极展开,全年粮食贸易总量达到24.36万吨,全市粮食企业通过开展贸易创利达到697.5万元,其中市直各粮食企业利润达到425万元。开展了库存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排查,全市粮食库存质量符合标准,品质达到国家库存要求。粮食系统保持了平安稳定,未发生赴京、赴省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

8.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环境稳步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好瓷都的一方青山绿水。积极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当前已全面完成退捕任务,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全部落实到位,禁捕工作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有力有序推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四年保持负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利用率均到达90%以上。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年度任务,完成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6万亩,完成率为100.1%,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面积0.227万亩,完成率为100%。

9.在中心工作中彰显担当,不辱使命完成重点任务。11月7日至1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赴我市就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情况进行督查,我局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扎实开展了汇报材料撰写、资料收集、组织协调等各项准备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效顺利通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检验,我市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工作成效获得了督查组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肯定。配合做好了景德镇艺术大学项目土地征收工作,主动对接珠山区、浮梁县项目部,对涉及我局范围内的843.47亩土地、74栋房屋、3家企业开展征收工作,按时将涉及我局土地范围内项目房屋征收到位,有力保障了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项目的顺利开工。

下步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

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新时代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是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排在首要的位置,针对我市农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比不高,但特色鲜明这一特点,找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一二三四五六”行动计划,做强特色,做优品牌。一是做大果业,力争全市果业面积达到10万亩;二是做强养殖业,落成2个规模以上大型养殖企业(均为存栏30万头(羽)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三是持续推进茶叶复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400家以上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五是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建设50万亩高标准农田;六是持续做大乐平“江南菜乡”品牌,全市蔬菜年播面稳定在60万亩以上。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的部署,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过渡期内各项政策平稳过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强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我们将始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断夯实现代农业设施基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十三五”期间,通过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双创双修”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了农村面貌大改善,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已经成为景德镇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围绕让乡村面貌再有个大变化这一目标,我们将落实好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的要求,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同时,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五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三农”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下阶段工作当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总结推广我市“三个三”模式改革,有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到2025年建成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0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0个以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在城郊镇(村)、偏远镇(村)选择性的试点,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实际、有利于我市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农村宅基地改革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市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联合会等团体组织,以此为平台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组织和规范引导。

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党委农办职能,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江西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持续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建设,督促县(市、区)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地见效,协调好各部门加快落实“三农”投入、乡村发展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