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1.强化规划引领。立足县区优势特色产业资源,形成我市独特的“南菜北茶郊特色”格局,深化培育各地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的《乐平市蔬菜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浮梁县茶产业规划》,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明确集群发展的目标和重点领域,切实有效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重点围绕五端发力,优化生产端严抓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做精加工端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畅通流通端推进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培育供应端增强龙头企业实力,拓展销售端借助电商平台提升品牌效应。
2.培育壮大龙头。开展“头雁引航·雏鹰振飞”行动,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领头雁,吸引具有产业关联的相关农业企业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培育引进一批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形成农业企业集群的雁阵结构。实行分级梯次培育产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推动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一批年产值超亿元、超十亿元的领军型龙头企业,依靠资源集聚优势,增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带动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1家,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以上39家(含国家级1家),市级龙头企业142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8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富硒蔬菜产业集群1个。
3.拓功能促链式。一是提升区域农产品加工水平。围绕重点区域优势特色加工产业,浮梁县全面落实《浮梁县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行动方案》,扎实推进茶叶复兴计划,提升茶产业,重塑“浮梁茶”品牌。乐平市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休闲焙烤食品、富硒稻米、蔬菜,中药材、茶叶等加工业。全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村建有扶持产业基地的比例超过90%,全市已建扶持产业基地的“十四五”重点帮扶村比例也在9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浮梁县蛟潭镇依托盒马蔬菜订单,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进行生产种植,建立有机绿色蔬菜全产业链“可追溯+真有机”生产模式,成为全省第二、全市首个“盒马村”。二是培育加工龙头发展壮大。全市已逐步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六大加工产业。如:以昌南茶叶、浮梁贡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以嘉龙米业、粮源农业、赣溪生态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以景德中药、美琳康大、国仁农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以福乐欣、蔬乡为龙头的蔬菜加工;红贵圆、安牌为龙头的桃酥等休闲食品加工;以盘圣酒业、塔前窖为龙头的酒类等其他特色农产品加工。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景德镇学院成功获批茶学专业,并列入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2023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取得一系统重要成果,包括推广了一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立了一批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等,吸引了更多农业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加入,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强化要素保障。大力争取国家级和省市级对涉农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用好“人、地、钱”核心资源,筹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储备库,积极争取更多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入库。近五年为推动我市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争取省级及以上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通过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加工贴息、富硒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扶持龙头企业140多家不断发展壮大。
5.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市以绿色生态循环为导向,积极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以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为目标,扎实推进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2023年达95.65%。2023年,乐平市实施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全面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该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运行方式,打通“秸-饲-肥”技术渠道,建设辐射全市的秸秆离田饲料化利用模式,破解焚烧污染难题。同时,积极推动秸秆高质量还田,建立还田示范区。今年,乐平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13%。
6.推广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各地因地制宜、因厂施策,指导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按照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的原则,督促畜禽养殖场对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通过签订粪污产用合同、合作社联动运作等方式,就近应用于蔬菜、果树、林木、大田作物等生产,做到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良性循环和种养平衡。
景德镇市乡村振兴局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