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有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同时,按照“建管并举”原则,强化后续管护工作。
一、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建设行动。围绕“一带三线五边”(即昌江百里风光带;国、省道沿线,高速沿线,铁路沿线;城区边,园区边,景区边,矿区边,省、市界线边)的总体规划布局,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思路,共布置新农村建设点329个,其中,省级点163个,自建点166个。累计改造村内干道、入户便道公里,改水5663户,改厕2353户,改沟325.87公里,改塘68口,改民居98栋,拆“三房”1.93万平方米,所有村点建设基本完工,村容村貌有效提升。二是深入开展村庄长效管护专项行动。紧扣“五定包干”要求,制定《加快建立“五定包干”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并监督实施的指导意见》,建设市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落实市级村庄长效管护资金,推动村庄环境管护实现“六化”(卫生洁化、沟塘净化、环境美化、道路畅通化、设施完好化、整建有序化),持久精美呈现“新村新貌”。“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乐平市长效管护工作在实地评估中连续两年全省排名前20位,为全省村庄长效管护工作树立标杆。
二、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一是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变化情况,建立资产台账,做到家底清晰。二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发包承包行为,切实维护农村集体合法权益。三是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挥新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资产、开发资源、服务成员、发展经济的功能作用。四是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运营,搭建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和盘活利用闲置农村资源,把存量资产文章做足,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三、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强乡村发展动能。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区域布局,推进蔬菜、茶叶、生猪、家禽等九大类优势产业区建设,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果菜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动传统种养业转型升级。二是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全面提升现代特色种植,发展优质水稻产业、高标准设施蔬菜产业、精制茶叶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及特色水果产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绿色农业提升行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广绿色投入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科学构建基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加快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先进适用农业设施装备推广应用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
四、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农村田园风光、绿水青山、历史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村落建筑、乡土文化、古驿道、特色乡土民俗文化等优势特色资源,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养生养老、乡村手工艺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发浮梁茶旅文化、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游,促进陶瓷、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