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1901126/2022-28950

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报告

来源: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12-30 11:20 访问量: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局《市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力以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稳固经济发展基本盘上求突破

1.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强力推进“项目大会战”,实施总投资2491亿元的401个重点项目

开展“项目大会战”,重点推进农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农业示范区,乐平市镇桥镇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强镇,获批项目资金1000万。乐平富硒蔬菜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农业现代示范区,获批项目资金410万,浮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项目资金450万。二是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实施省级农产品加工项目贴息补助,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重点支持加工型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用于农业生产、加工方面贷款利息进行贴息补助。景德镇分配资金180万,共15个龙头企业享受扶持。三是开展项目大会战农业专项行动。联合发改委梳理景德镇市农业领域共重大项目(浮梁铭宸智慧农业产业园、乐平市美美生态农业年出栏30万头生猪、高岭中国村综合体建设项目、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等8个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四是组织申报2022-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储备项目,通过评审遴选,拟申报纳入2022年度储备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17个项目。

2.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新区冷链物流运营中心、荻湾冷链物流基地、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建成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一期),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地。

积极推进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完成16家省级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和20家部级冷藏保鲜设施物流建设项目。

二、全力以赴实施区域协调战略,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上求突破

1.坚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依托“乐平菜、浮梁茶”品牌,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启动乐平现代农业蔬菜科技产业园项目,打造一批产加销融合、贸工农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继续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五大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以推进乐平市万亩设施蔬菜产业振兴示范园项目为抓手(2021年10月27日开工建设),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建6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不断完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全年蔬菜播面稳定在60万亩,产量预计150万吨,产值达20亿元。二是加大茶叶品牌整合力度,加快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叶,推动茶产业全面复兴。今年全市茶园总面积稳定在27万亩左右,茶叶年产量预计1.5万吨,综合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浮梁茶”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最具品牌资源力三大品牌”,品牌价值增长至28.23亿元。浮梁茶文化系统被评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农业示范区,乐平市镇桥镇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强镇,获批项目资金1000万。乐平富硒蔬菜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农业现代示范区,获批项目资金410万,浮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项目资金450万。同时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链,做大农产品加工业,争取省级农产品加工项目466万,扶持3家省级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四是开展休闲品牌创建。高岭·中国村、荻湾乡村振兴、乐平磻溪河等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瓷乡茶海游入选55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路线。乐平市洪岩镇红岩村被评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450个,接待人次近300万人次,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显示出较强发展韧劲,有效促进了三产融合的进程。

2.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完成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禁止耕地抛荒撂荒和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全力开展了“春季稳粮、秋粮扩种、单产提升”行动,粮食生产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进行。2021年落实早稻播种面积29.49万亩,早稻总产12.39万吨,同比增加增长12.7%。根据市国调队初步统计数据,全年粮食总播面143.7万亩,总产突破60万吨,再获丰收,圆满完成了省级下达我市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2020年11.10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通过省级抽查考评。2017年以来累计设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进一步夯实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基础。2021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积为8.3万亩,目前各项目县正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严把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在2021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田间工程建设。

3.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乐平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湘官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景瑶沿线村庄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宜居+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等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完成329个新农村建设村点整治建设任务,改造村道193.06公里改水5001户改沟296.87公里改塘50口改民居83栋拆“三房”1.06万平方米,推动新农村建设走深走实。乐平市入选全省第二批美丽宜居县。全面落实“四精”理念,高标准打造了4个美丽示范乡镇、42个美丽示范村庄、5000户美丽示范庭院。浮梁县列入全省首批“美丽宜居与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试点县。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累计摸排农村户厕265876户,发现问题厕所87824个,其中摸排期间完成整改927 户,今年计划整改5441户,长期整改78831户。启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出台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监管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强化每月定期监督、检查、考核,推动“五定包干”管护机制落实落细。

4.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深化移风易俗行动,推动“三治融合”。

指导昌江区整区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在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围绕8个方面的试点内容,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抓手。总结出官庄村以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枫林村推进移风易俗促乡村治理蜕变的案例,并分别入选了第一、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5.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一是抓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制度改革。以浮梁县创建“先

行示范县”为抓手,坚持疏堵结合、严控增量的原则规范农民建房,开展了农民建房用地需求摸底、宅基地现状联合调研、下放宅基地审批和执法权限、建立乡镇联审联批制度和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推进我市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化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试点,有序引导土地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积极回应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承包地纠纷。

6.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一是强化发展规划引领。我局牵头联合十部门下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在推进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大脱贫地区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编制《景德镇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具体举措和重大项目,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加强指导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科学编制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于12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推动帮扶精准对接。建立乡村振兴驻村长效机制,我局帮扶村调整至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并选派优秀干部吴德文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持续开展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市农业农村系统7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已落实结对帮扶到户,开展了帮扶对接。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积极采购扶贫专区专柜专馆农副产品,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共采购农产品金额42.53万元,其中本级9.91万元。三是开展产业帮扶。据统计,全市特色产业帮扶有帮扶带动功能的规模种植业70979.15亩、养殖业生猪11621头、养牛367头、养羊5569只、家禽29.9万羽、水产养殖1769.65亩、休闲农业32个,获得产业发展扶持的脱贫户数11175户,脱贫户预计户年均产业增收2087.23元。

三、全力以赴增强民生福祉,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求突破。

1.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开展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实施西河小流域治理、南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城市污水及雨水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制定了《联合打击重点水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公安、农业(渔政)、市场、交通、水利等5部门组成的联合指挥部,健全了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三无”涉渔船舶40条,执法行动宣传报道5次,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四清四无”宣传。印发《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 景德镇市公安局 景德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市非法电捕鱼生态破坏问题大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景农字〔2021〕36号),开展非法电捕鱼线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抓获非法电捕鱼人员3人,均移送公安,收缴非法电捕鱼工具12台。

2.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白色污染治理行动,启动飞灰填埋场项目,完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

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市新增绿色防控示范区8个,面积6000余亩;推进统防统治服务,乐平市开展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植保无人机飞防面积55万亩,有效减少施药次数;加强农药行业管理,严格春耕备耕期间植物检疫执法和农药行业监管,加大农药经营许可申报的审核力度,同时加强安全科学用药培训指导,举办各类培训数10余场次,服务对象近1000人,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开展减肥增效示范区建设,示范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利用示范引领效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1年全市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1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化肥利用率达到42%以上。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全市完成化肥减量增效培训33期,组织农技专家进村指导195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等宣传资料2130份

3.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实施一批山体修复、国土绿化、森林提质工程,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行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严格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并积极开展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实施绿色防控示范区、减肥增效示范区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有效减少施药次数、提升化肥利用率;实施农膜回收处理专项行动,2021年全市农膜使用量约为1435吨,回收量1363.52吨,回收率达95.02%;做好保护区、昌江河流域禁渔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实施渔业增殖放流,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增殖放流1212.15万尾;加强渔业保护专项执法。全市开展执法检查1536次,出动执法车辆376车次,水上巡查近200公里,立案查处电捕鱼案件数12起,取缔违禁渔具407副;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全面完成112396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其中综合措施97913亩,休耕14亩,种植结构调整13871亩,其他598亩(已转为建设用地)。

4.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全力筑好绿色发展“防护堤”,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累计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3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0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农产品7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浮梁县成功创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力度,今年以来开展定量检测1154批次、快速检测3340批次,检合格率达98.9%,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构建以现代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为核心,以绿色、有机、安全为引领,以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三产融合为重点,大力发展粮食、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链,积极谋划蔬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到目前为止,开展链长调研6次、部门调研12次,出台部门政策性文件3个,开展产销对接活动3场,建立问题台账,办结问题4个,办结率100%。



2021年12月7日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