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局《市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着力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今年面对洪涝、极干旱天气影响,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粮食稳产扩面,强化农业救灾保生产工作,着力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早稻播面达28.38万亩,超目标任务的1.36%,全年粮食播面达143.45万亩、产量10.92亿斤,粮食生产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度8.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建成、乐平市获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三等奖激励奖励。全力抓好油菜冬种,落实到田油菜面积达36.34万亩,全面完成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2.8万头,同比增长16.94%;牛出栏2.15万头,同比增长8.31%;羊出栏6.6万头,同比增长58.45%;家禽出栏650.8万羽,同比增长18.59%。乐平万亩设施蔬菜产业振兴示范园项目稳步推进,全市新建设施蔬菜1.52万亩,全年蔬菜播面稳定在60万亩、产量150万吨。茶产特色产业持续壮大,针对因疫情导致鲜叶销售不畅的情况,创新性启动春茶托市收购,进一步夯实浮梁茶产业发展基础,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7万亩、产量1.5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历史新高,完成农机补贴使用资金4081.38万元、新增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40余台,早稻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50.95%和99.3%。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省级A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家、单季育秧能力 1000 亩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6家;乐平市、浮梁县2家规模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总投资近3.3亿元。
(二)乡村产业迈上新台阶。
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市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激发我市农村市场活力,得到了省市领导一致肯定。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浮梁县成功入选部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乐平市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稳步取得新成效,全市15个重点农业建设项目落实有效投资20.97亿元,新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45.81亿元、实际进资27亿元,其中乐平市绿色循环种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0.26亿元。品牌建设扎实开展,乐平市高家镇(白茶)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乐平市名口镇流二村(红糖)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浮梁茶”入选中国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江西仅此一个。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向好,高岭·中国村、荻湾乡村振兴等示范点顺利推进,新认定乐平市馨怡、浮梁县都得农业两个省级田园综合体,浮梁县瑶里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今年以来全市休闲农业总值12.75亿元、接待600万人次。
(三)美丽乡村翻开新篇章。
村庄整治建设扎实推进,布置新农村建设点390个,全市共创建4个美丽宜居乡镇、43个美丽宜居村庄、7032个美丽宜居庭院。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均被认定为全省美丽宜居先行县。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新(改)建卫生厕所6875个;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今年计划整改的问题户厕基本整改到位,群众对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支持率、满意度达95%以上。绿色发展深入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类措施全面落实,完成比例为100%。秸秆、畜禽粪污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已组织申报1家部级示范场、3家省级示范场。
(四)农村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平台建设,目前系统正处于上线试运行状态。“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进一步惠及新型经营主体,全市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放贷3448笔、金额达29.61亿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与规范管理工作,已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两办名义印发了宅改三年实施方案,政策宣传发动、提升业务水平、规范审批执法等工作同步开展中。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标准化建设。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荣获第四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和示范单位称号。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细化落实方案举措,制定出台了《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的通知》,制定“1+8”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举措和限时办结时效。简化办事流程,高质量高标准推动依申请类事项“超时默许制”,梳理出5个行政事项、16个证明事项实行“证明事项承诺告知制”;围绕我局7个行政许可事项,做好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推进工作,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合市司法局印发《景德镇市农业领域首违轻微不罚工作机制》,梳理景德镇市农业领域首违轻微不罚清单共计23项,有力促进农业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引导相对人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开展执法机构与示范户“结对子”活动,已认定示范户258户,通过提供培育指导和跟踪服务,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强化农业综合执法,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梳理落实惠民惠企事项。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将全市耕地地力补贴资金1.22亿元、耕地轮作资金681万元、稻谷补贴资金3915万元、救灾资金1573万元等分解下达到县(市、区),为粮农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深入推进“万干入万企”活动,制定《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万干入万企”工作方案》,安排干部挂点对接企业44家,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建立省级龙头企业“白名单”帮扶机制,梳理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难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