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1901126/2022-70912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3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6-17 16:10 访问量:

民革景德镇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分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对乡镇农技人才培育方面的关心。乡村振兴,人才为本。近年来,为解决农民创业缺技术、农村发展缺人才、农民大学生双创缺平台的问题,我市不断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着力补齐农村人才短板,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一、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

1.持续推进定向培养计划,稳定基层农技队伍。2014年以来,我市连续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定向培养编制,全市共成功选拔了定向培养学员652022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与编办、人社局、教育局沟通,编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了3个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的计划指标。定向培养机制的形成,为我市培养了一批乡镇留得住、用得上的全科基层农技人员,为基层农技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我们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提供了坚实的后备人员。另外各县(市、区)还招聘了一批三支一扶人员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基层农技队伍基本保持了稳定。

2.加强农技人员技术培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每年都制定了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县级农业农村局每年组织一次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要求每名农技人员都要参加。每年还会选派县、乡两级的部分农技人员分专业、分批次到省级培训班,进行十五天的集中培训。每年我们还会选送三、四名农技推广骨干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技人员培训。2022年,我市共举办6期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农技人员102人。浮梁县举办了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农技人员21人,并遴选了16名业务能力较强、带动影响力较大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分期分批参加了省级脱产培训;乐平市今年安排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任务32人,其中省级异地培训16人,本市级培训16人;昌江区从区、乡两级农业部门精选了1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安排集中培训,并推荐参加省、市组织的重点班业务培训

3.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鼓励基层农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历、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提升。我市共有40余名农技人员通过进修提高学历,其中已毕业34人,基层农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0%以上,营造出农技人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9-2022年共争取资金498万元。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服务载体建设,提升农技服务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各地围绕本地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建设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统一树立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同时,组织专家技术组,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切实做到技术骨干沉入示范基地,良种良法引入示范基地,农机农艺融入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都多次组织开展了由种养大户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技术负责人参加的观摩培训。遴选能力较强、帮扶意愿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种养大户作为示范主体,通过精准指导服务、组织交流观摩等措施,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加强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先进技术快速到田。各地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作为主推技术推广承担部门,具体负责制定主推技术推广方案、示范展示方案,形成主推技术的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培训等,乡镇农业农村办负责落实试验示范基地,组织观摩培训等。我市农业主推技术的到位率均超过95%,农业主推技术的大力推广,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3.加强推广信息化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一是利用手机短信向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将病虫情报、施肥预告、农业灾害预警等信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二是利用微信群,建立农技人员与农技人员、农技人员与农户交流互动平台;三是利用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云上智农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向专家教授请教技术上的难题,足不出户就解决了问题,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培训工作,继续加强乡村人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知识面广、技能优良、作风过硬的乡村人才队伍。

感谢贵委对我市农业农村和乡村人才培育工作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请贵委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


2202310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