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会:
非常感谢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29号)已收悉,根据工作安排,该议案由市农业农村局和市乡村振兴局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
1.强化规划引领。以《景德镇“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引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同步科学编制了“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发展高效农业。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区域布局,推进蔬菜、茶叶、生猪、家禽等九大类优势产业区建设,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果菜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动传统种养业转型升级。二是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全面提升现代特色种植,发展优质水稻产业、高标准设施蔬菜产业、精制茶叶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及特色水果产业。进一步推进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禽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加工,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突出集群成链,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绿色农业提升行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坚持减量增效并重,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推广绿色投入品,加强指导生产者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水深性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投入品,实行绿色统防统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技术模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牛-沼-草”等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常规模式。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粪污综合利用率均已全面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类措施全面落实。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科学构建基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加快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先进适用农业设施装备推广应用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
3.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我市农业总量不大,但是很有特色,形成“南菜北茶郊特色”格局,着重发展特色农业。全市已逐步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六大加工产业:以昌南茶叶、浮梁贡、赣森食品、瑶里茶叶、西湖珍芝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以嘉龙米业、粮源实业、官庄米厂、赣溪生态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以景德中药、美琳康大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以福乐欣、蔬乡生态为龙头的蔬菜加工;瑶园、高家庄、黟山傍水、盘圣酒业、塔前窖、思红蜂业为龙头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开门子肥业为龙头辅助农业生产加工。目前我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9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含国家级1家)、市级龙头企业140家。赣森股份2016年在天交所“三板”上市,景德中药和美琳康大中药企业均列入了江西省企业上市“映山红计划”。
4.创新发展业态。依托农村田园风光、绿水青山、历史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村落建筑、乡土文化、古驿道、特色乡土民俗文化等优势特色资源,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养生养老、乡村手工艺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发浮梁茶旅文化、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游,促进陶瓷、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农民丰收节内容,举办买茶节、杨梅节、葡萄节、油菜花节、年货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建设一批特色农家乐、休闲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升级打造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重点打造“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瑶里景区景瑶线、荻湾乡村振兴度假区、浮梁茶文化博览园、乐平古戏台文化、洪岩镇特色小镇、三宝国际瓷谷、元田溪谷、花千谷、红旗峰等乡村休闲旅游。截至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已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星级农家乐12家、省级十佳休闲农庄1个、省级休闲农业十大精品路线3条、省级田园综合体6个。
5.提升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全年完成8000个左右农村户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23年围绕“七整一管护”,共布置429个村庄整治建设点,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同时按照“四精”要求,创建4个美丽示范乡镇、42个村庄、7060个美丽庭院。
6.加大政策扶持。2022年持续扶强扶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帮助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农产品加工贴息、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省级农业产业园、绿色发展示范区、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发展项目资金 1900 万元。(1)省级农产品加工贴息项目。通过贴息补助,进一步推动企业产品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提高竞争能力和农产品加工水平进一步。我市获贴息补助资金225万元,共支持我市24家省级龙头企业,贷款用途涉及农产品加工生产。(2)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乐平市馨怡田园综合体项目和浮梁县都得农业田园综合体获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共补助资金175万。(3)产业园和绿色发展项目。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向园区集群发展,乐平市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奖补资金600万;乐平富硒蔬菜产业集群项目获奖补资金350万;浮梁县被评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获补助资金250万。(4)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浮梁县西湖乡获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扶持1000万,其中第一期补助300万元。项目建设由三个主体分别实施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提升工程、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提升工程、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7.持续巩固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升脱贫效果可持续性,推动乡村内生性发展。一是持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各县区依托脱贫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类型,提高扶持产业发展效率和效益。推动脱贫地区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个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产业链条健全、综合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自然、乡村文化资源等潜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二是持续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健全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以农业生产性服务、生产托管服务、产销服务等为重点,为已脱贫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进一步落实市县乡三级联动的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逐步调整转化为乡村振兴指导员。持续在脱贫地区开展产业帮扶,设立产业技术专家组。主动对接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江西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宣讲活动。健全脱贫地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服务扶贫产业发展。面向贫困村培养“一村一名产业脱贫带头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掌握1-2项脱贫技能。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和专业种养加能手等培养行动,加强脱贫户和小农户技术培训,提升各类主体产业发展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
202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