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特色赋能 三资监管
——我市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紧扣中央、省委关于党建促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系统思维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通过党建领航把方向、特色资源挖潜力、三资监管筑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党建领航:书记工程引领全域统筹发展
我市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在市委一号文件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进行高位部署,各县(市、区)党委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议事内容,出台了《2024—2027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规划》,绘制全域发展蓝图。乐平市创新建立县级农村集体资源交易中心,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已挂牌交易327笔,涉及金额4844.75万元,为村集体节约资金58.34万元,其中67笔集体资源资产交易直接产生1112.86万元村集体收入,开创农村产权流转“阳光交易”新模式。浮梁县设立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制定《关于建立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激发基层活力。昌江区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组建经济联合社抱团发展,打造出丽阳古镇、荷塘酱坊等集种植、采摘、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品牌。珠山区创新“三资三增三融合”模式,区委统筹七部门联审机制,盘活童宾老街业态,促进村集体资产年租金从4万元跃升至80万元,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特色赋能:资源转化构建多元产业矩阵
在做优“乐平菜、浮梁茶”基础上,我市引导各村集体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与文化禀赋,多元化发展村集体产业。乐平市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 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结合乡村振兴项目重点打造名口茅蔗、乐平桃酥、乐平谷酒、洄田排粉等地方特色品牌。浮梁县坚持贯彻“两山”理论,守护绿水青山同时探索绿色持续发展,蛟潭镇勤坑村引进“景德镇陆一生态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盒马鲜生”品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式整村运营模式,带动村民绿色有机种植4300亩,延伸了勤坑“盒马村”产业链。峙滩镇流口村依托山水林田资源,种植中药材防己140亩。与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联合景德镇学院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形成“种植-收购-技术”闭环产业链,为村集体带来稳定增收。支持鼓励村集体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乡村民宿的带动作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昌江区荷塘乡童坊村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村集体以土地、山林等资源入股,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全市2024年新增乡村民宿202家,其中9家获评全省星级民宿,2家民宿跻身五星级行列。
三资监管:数字赋能筑牢发展制度根基
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我市498个行政村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予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实现集体资产“有人管、能经营、可增值”。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清家底、清财务、清合同”三清行动,盘点清算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情况,录入三资监管平台。通过清收历史欠款,梳理长期闲置、低价处置、无偿侵占的集体资源资产,盘点经济合同,理顺产权关系,指导村集体对村内闲置小学、厂房、水库等进行确权,加以盘活利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共收回历年合同欠款266.42万元,盘活闲置资产资源94处,指导厘清闲置248所村办小学权属,重签、补签、新签合同178份,每年为村集体新增加收入577.36万元。推广阳光村务码上知,实现三资信息实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域上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和“银农直连”系统,构建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全要素管理体系。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和重点领域专项审计相结合,形成“制度+技术+人力”的立体监督网络,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构建防火墙。
如今的景德镇乡村,正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引擎,推动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同频共振。从茶山林海间的有机种植基地,到古村巷道里的特色民宿集群,一幅“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瓷都大地徐徐展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