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工作动态

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来源: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7-25 14:10 访问量:

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90元、同比增长5.4%。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

聚焦“国之大者”,做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始终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我市“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今年我市早稻播面稳中有增30.6万亩中稻栽插进入尾声,截至6月30日完成中稻播面68.14万亩,占目标任务的99%夏粮旱粮生产稳中向好。夏收油菜面积36.52万亩总产3.09万吨,保持稳中微增。

2.不断夯实稳粮基础。完成撂荒耕地整治全市总共1.39万亩撂荒耕地已基本完成复耕整治有序投入农业生产。建设好高标准农田2024年度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田间工程建设已完成,正在开展单项工程验收和县级自验自评工作依托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及育秧中心建设,全市水稻单季育秧能力达14.9万亩,有效保障春耕生产需求。持续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全市国有企业使用低温准低温储存的仓容数达21.96万吨、占总仓容77%,远超全省平均水平(59%)。

3.充分保障“菜篮子”供应。蔬菜茶叶特色产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蔬菜播面30.22万亩,产量66.36万吨同比增长2.2%;茶叶产量9949吨,同比增长7.0%。生猪出栏20.0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23万头牛出栏7150头羊出栏2.28万头家禽出栏240万羽,有效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

)聚力“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1.持续抓牢防返贫监测。截至7月23日,全市累计动态识别监测对象1024户2837人。监测对象按致贫风险划分,其中因病致贫1760人占62.04%。经过各级共同努力,全市已消除风险770户2103人,风险消除率74.13%。针对上半年部分县市区识别预警户存在少量超时的情况,县、乡、村已实行识别纳入系统专人专管,确保及时反馈消除系统预警,筑牢防返贫底线

2.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加强定期调度、推动政策衔接。我市脱贫户和监测户全部参加医保;已完成298名疑似辍学学生和3241名控辍保学重点人群的核查、均处于在校状态,春季资助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0.72万人次、资助金473.25万元;开展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监测,完成改造任务143户;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47%,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90.21%。

3.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定期调度帮扶产业项目分类推进情况,已盘活项目40个、处置资产152个、发展规划新产业35个,占需盘活处置类资产比例59.44%,高于全省平均比例16.44%。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小额信贷获贷户数82户、新增贷款374.64万元。强化帮扶项目长效管理,对衔接资金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登记入账,2013-2025年实施扶贫项目涉及资金总额11.55亿元,形成扶贫资产5337个、原值11.5亿元,实现扶贫资金资产底数清、账目明、绩效可跟踪。

4.做好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将国家和省级考核发现的共性个性问题、省级问题整改工作清单、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等归类汇总,梳理形成了全市整改工作清单,具体归纳为5个方面、16类突出问题,制定了66条针对性整改措施,编制了整改工作调度表,逐条逐项推进调度,确保做到台账清晰、佐证有力、按时销号。

(三)深耕“产业振兴”,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1.扎实推进 “双百行动”。强化月度、季度动态监测,建立企业储备库已指导29家企业完成1-5月“云上赣农”系统直报动态监测,含超十亿存量企业2家。1-5月营收超5亿元的企业有3家,超亿元的企业3家。持续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农业招项目14签约总金额6.5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储备拟签约和意向合作项目17个、拟签约金额6.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加快农产品销售流通,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零售额2.62亿元、同比增长23.12%,积极引导浮梁县推进第二个盒马村创建。

2.大力推进农文旅发展。成功举办“浮梁买茶节”,“瓷茶戏共生”三宝瓷谷、瑶里古镇、洪岩上水古戏台精品线路持续火爆,第一季度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总人数超过357.4万人次,营业收入4.1亿元,从业人数1.59万人。成功推介2025年美丽乡村游春季精品线路-浮梁高岭田园综合体·农事旅游入选,全省春季精品线路只入选3条。

3.争资争项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2025年以来争取农业产业发展资金2568万元、占省级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4.99%,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召开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座谈会,11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与意见建议31条实施全流程协调督办,确保企业发展诉求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建设“和美家园”,持续提升乡村面貌

“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确定了35个“四融一共”先行村,其中先行县浮梁县完成20个先行村建设乐平市、昌江区分别自主完成10个、5个先行村建设持续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市共布置新农村建设点278个,其中省级点131个,县级自建点147个大部分村点正着手筹备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逐村逐户对农村厕所进行全面排查。目前已摸排总户数27.41户,摸排农村户厕总数25.04个,卫生厕所普及数21.36万结合和美乡村建设计划改造农村户厕3060个,不断提升农村改厕质量。

(五)激发“改革动能”,农村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1.梯次推进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工作。落实《江西省农村村民自建房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和文件精神,持续强化建房建前、建中、建后管理,宅基地审批管理步入常态规范化。1-6月全市共计审批宅基地452宗,开展县乡巡查执法2629次,处理信访问题12件、处置违规案件2起。稳慎推进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问题整改工作,省级移交我市89宗问题图斑,已整改62宗并报送佐证材料。开展闲置农户住房盘活利用有关情况排查,共排查市县乡三级出台有关宅基地政策文件58份、废止6份,排查盘活利用行为问题数21个、已整改11个。

2.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二轮到期延包试点。选定浮梁县整县、乐平市塔山街道、珠山区青塘村开展试点工作,为全市全面开展延包工作积累经验。各试点县区已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赴外地学习试点经验,多次到试点乡镇、村调研指导等,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积极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上半年共处理农民信访4件,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认真组织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工作,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截止6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 2121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3家、省级合作社60家、市级合作社89家。家庭农场总数达2699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52家、市级家庭农场106家。

(六)扎实推进“集中整治”,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1.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标准农田见建设项目资金等为小切口,全面排查整治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梳理排查农业农村系统补贴项目资金25.57亿元,查找突出问题394个,已完成整改226个,移送线索13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9个。经过排查整治,追回虚报冒领耕地地力补贴资金23.34万元、违规拨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25.3万元,推动产业融合资金拨付至建设主体1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拨付至主体285.06万元。同时发挥好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作用,其他八部门共排查问题550个、已完成整改341个,移送线索26条。

2.对全市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资产资源登记“回头看”,全市共摸排问题368个、整改319个,整改率87%,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8个,移送线索36条,缴(收回)各类资金94.74万元、化解债务0.8亿元,通过重签、补签及盘活新签合同等方式,村集体可增加年收入285.8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前期高温晴热,对早、中稻生长有影响,后续需科学调度水库库容,确保粮食生产用水;二是一产增加值受生猪生产下行影响,增长压力大;三是巩固拓展成果衔接资金拨付率低、进入滞后;四是个别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大量滞留账面,对建后使用管护有较大影响。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1.守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责任。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和加大种粮农民补贴,持续开展耕地抛荒整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全市粮食播面稳定在14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

2.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加强对全市“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落实的定期调度,推动政策衔接。用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提高常态化预警监测水平,切实做到应纳尽纳、有效推进“巩固拓展期”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工作。对衔接资金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规范和加强帮扶资产后续监督管理。不折不扣完成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整改清零、工作提质增效。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做好企业储备并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一企一策”台帐,加强常态化帮扶调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推进商贸兴农行动,构建“乐平蔬菜-江西小炒”“基地直供+分拣配送+餐饮终端”全链条对接体系,发展“茶+瓷”电商。实施品牌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推动“乐平菜”申请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品牌建设提升。

4.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动“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县建设、村庄整治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全面提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盘活村集体和农户闲置资源资产,因势利导打造乡村休闲农业和民宿等新业态,发展村集体经济。

5.深化集中整治。加力整治农村集体“三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水平。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问题专项整治加快实施“四化”工作,着力将集中整治的综合效果最大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5年7月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