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乡村振兴发展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市财政局多措并举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市财政局坚持以政策为引领、以资金为保障、以项目为抓手,统筹安排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粮油储备专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土壤普查成果编制等各类资金4461.6万元,全力护航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粮食安全根基稳固。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0.18亿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0元、增长5.4%,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衔接资金“精准滴灌”,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线,2025年上半年累计投入市级衔接资金2806万元,重点用于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实施产业帮扶类项目40个,盘活存量资产152处,规划新增产业项目35个,推动“资金—资产—收益”良性转化。全市蔬菜产量66.36万吨、增长2.2%,茶叶产量9949吨、增长7.0%,特色农业带动效应持续增强。
补贴资金“双轮驱动”,筑牢粮食安全“科技堤坝”。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农机购置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5093亿元,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5亿元,完成撂荒地整治复耕1.39万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378万元,支持农机装备升级,全市单季水稻育秧能力达14.9万亩,早、中稻播种面积分别达到30.6万亩和68.14万亩,农机化水平显著提升,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储备资金“保供稳市”,拧紧粮食安全“应急阀门”。安排市级储备粮油保管、轮换及贷款贴息资金651.77万元,强化储备粮管理和科学轮换,提升储备效能。推行低温储粮技术,全市国有粮企低温准低温仓容达21.96万吨、占比77%,远超全省平均水平,粮食储存损耗持续降低。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统筹调度水库供水,保障143万亩粮食作物灌溉用水,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产量预计保持在11亿斤以上。
财政赋能乡村振兴,资金护航粮食安全。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举措,优化资金使用效益,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